我们从"马谡失街亭"的故事中,可吸取什么教训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13 16:53:14
语文方面的。请问谁可以给我讲讲《失街亭》的来龙去脉吗?
更准确的说就是概括一个道理。

孔明北伐,街亭是重要的军事要地,就好像现在的台湾一样,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,阿亮派了马谡去镇守。
马谡是什么人呢?那是一牛人,“好论军事,才气过人”,在征讨南蛮,七擒孟获时出谋划策,颇有建树,可谓“将才”。不听副将王平的劝阻,将人马驻扎在山上,居高临下,以一当十。但这次碰到的是司马懿,老谋深算,司马兄带兵来攻时,依据地形把马谡困在山上,断他水源,使他不攻自败。

教训可以从失街亭的原因中寻找:
1.用人。孔明不该派马谡去守街亭,古人云:用人不疑,疑人不用。孔明深知“街亭干系甚大,倘有失,大军皆休”,且“司马懿非等闲之辈,先锋张郃乃魏之良将”,深恐“马谡不能敌之”,更何况刘备在永安宫托孤时曾明言,“马谡言过其实,不可大用”,可见,孔明是深知其中利害的。既如此,又何必派不放心的人去守要塞呢?
2.个人的性格。马谡眼高手低,只会纸上谈兵,而且自以为是,不听王平劝告。
3.职责问题。王平在马战败之后,用计挽回了一些损失,诸葛亮认为其有功,提拔其为参军.
那么他就真没过错吗?我认为做为马谡的副将,王平虽然在马谡作出将人马驻扎在山上的错误决定后,曾好言相劝,但是最后妥协,独引一小部分人马守重要地段去了.但是王平做为诸葛亮派到马谡身边的人,他明知马谡不按丞相之计办事,既不据理抗争,又不及时向诸葛亮禀报,反而任由马谡按错误之法扎营,自己独自戍边.这其中不免有失职之过.所以如果失街亭要分责任,诸葛亮马谡各占四,王平占二。

马谡是个好人,但做人不能像他是的,它太鲁莽了,